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和差异,在词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包括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等五种,而香港英语则较少出现杂交词,借词的种类也相对单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体现了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两地社会生活、语言政策、身份象征等因素对英语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对照以赏析短篇小说The sample和《孔乙己》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时代和社会背景来分析两位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的根源。通过解读两文的叙事方法以再现其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对比和鉴赏中西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鲁学”解     
跃进 《齐鲁学刊》2008,(1):5-10
"鲁学"的产生与鲁地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就其字面意义言,"鲁学"应当是指鲁地的学问,但实际上又不仅仅限于鲁地。其核心内容虽然是儒学,但同样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其中还包涵着丰富的古代典章文献的含义。秦汉之际,"鲁学"与"齐学"在经学内涵方面殊途同归,而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两地学问逐渐分化,"鲁学"开始从单一经学向文学方面演变,孔融是汉魏文风转变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94.
港、澳、珠三角地缘相连、资源互补、文化同源、经济相融、旅游产品丰富,互补发展的优势明显。三地游客互流呈现出互为目的地和中转地的特征。基础推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是推动三地互动合作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基础推动力在三地旅游互动合作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起步发展期,政府调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驱动力则相对弱;快速发展期,市场驱动力则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深入发展时期,政府调控力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三地的旅游互动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继续增强游客互流的便捷性、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及优化空间布局是三地旅游互动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传教士与近代香港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南部边陲两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岛屿——香港和澳门,先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枢纽,传教士则起了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由于宗主国、传教宗派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1840年后香港逐渐后来居上,该地传教士在著译出版和办教育等方面均有更大作为,成为内地教会的榜样和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96.
战后20年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文史哲》2004,(5):62-68
以"战时8年文学"和"战后20年文学"的思路替代以往的"40年代文学"和"17年文学"的思路,能立足于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打通原先被分割成"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两种时期"文学间的内在联系。在战后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的背景下,1945年至6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构成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文学各有其流变脉络,战后香港文学在意识形态对峙中开始其文化个性和文学品格的寻求,战后台湾文学突破国民党政治高压,在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传承和转换、创作多元典律的构建等方面呈现出影响中国文学整体格局的重要走脉,战后中国内地文学则开始了原旨意义的延安文学理想和激进实践的延安文学理想间的复杂纠结。这些流变恰恰呈现出战后中国文学的共同性,并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进入"民族新文学的自觉自立"前的过渡时期,其蕴含的丰富课题及其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分合有致的多元格局;所提供的文学范式,则包含着民族新文学面临政治困境、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作出各种应对的历史经验。这种视野中的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其丰富性和历史传承性,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整合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97.
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是孔子总结和发展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孔子的用意在于为风雨飘摇中的统治者寻找一种可以参考的统治模式,但这种统治模式直到荀子时代做了彻底的改造德治思想遂成为统治阶级“治安策”中的内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用,原因是无论孔子或者孟子都没有找到这种思想与现实统治者的切合点;到战国末期,荀子对传统德治思想彻底的改造,德治思想遂成为统治阶级“治安策”中的内容。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九项内容,这些内容在一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利益,但它们不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长治久安而释放的怀柔声音罢了,统治阶级或者它们的代言人都不可能站在民众的角度发展这种思想,更不可能把这种思想推向民主的结局。  相似文献   
98.
香港与内地的大众文化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与进步性的表现,但都同时存在不可忽视的享乐主义倾向。然而只要充分发挥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香港大众文化与内地大众文化的优势互补,随着香港回归带来的双方交流的更加密切,香港与内地的大众文化一定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共造中国大众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99.
In order to develop a dose‐response model for SARS coronavirus (SARS‐CoV), the pooled data sets for infection of transgenic mice susceptible to SARS‐CoV and infection of mice with murine hepatitis virus strain 1, which may be a clinically relevant model of SARS, were fit to beta‐Poisson and exponential models with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he exponential model (k= 4.1 × l02) could describe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the pooled data sets. The beta‐Poisson model did not provid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it. With the exponential model, the infectivity of SARS‐CoV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coronaviruses. The does of SARS‐CoV corresponding to 10% and 50% responses (illness) were estimated at 43 and 280 PFU, respectively. Its estimated infectivity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HCoV‐229E, known as an agent of human common cold, and also similar to those of some animal coronaviruses belonging to the same genetic group. Moreover, the exponential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SARS outbreak that occurred at an apartment complex in Hong Kong in 2003. The estimated dose of SARS‐CoV for apartment residents during the outbreak, which was back‐calculated from the reported number of cases, ranged from 16 to 160 PFU/person, depending on the floor. The exponential model developed here is the sole dose‐response model for SARS‐CoV at the present and would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ility for reemergence of SARS.  相似文献   
100.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2012,59(11):1570-1588
ABSTRACT

The notion of sexual citizenship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its discussion has been expanded to other region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laiming of rights by non-heterosexuals in Hong Kong to achieve two objectives: to articul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ghts claiming proces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how non-heterosexuals are being transformed to become claimants through rights claims, and to extend the notion of sexual citizenship in East Asia, particularly in the Hong Kong context. The findings show fou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citizenship in Hong Kong. Non-heterosexuals are found to have faced different struggles and barriers before 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claiming rights, including restricted welfare rights access in various social institutions.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of sexual citizenship in the Hong Kong local context is found to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